污水除臭系统的运行规范
未知, 2025-02-08 14:14, 次浏览
一、总则
1. 目的:为有效控制污水站恶臭污染物的排放,改善周边环境质量,保障污水站正常运行及人员健康,***制定本运行规范。
2. 适用范围:适用于污水站内所有涉及恶臭气体处理的设施设备及相关操作流程。
3. 基本原则:确保除臭系统安全、稳定、高效运行,实现对恶臭气体的有效收集、处理与排放,使其达到***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。
二、系统组成及原理
1. 收集系统
收集方式:采用密闭罩或加盖等方式对污水池、污泥处理区等产臭区域进行封闭,通过设置集气罩、吸气口及通风管道,利用引风机产生的负压将散发的恶臭气体收集至处理系统。
设计要点:集气罩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,耐腐蚀、抗老化,且不影响设备的正常维护和检修;收集管道应选用耐腐蚀、密封性***的材料,如玻璃钢、UPVC或不锈钢等,合理布置管道走向和坡度,减少阻力损失,确保气体顺利输送。
2. 处理系统
生物滤池除臭法: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有效的方法之一。其原理是将收集到的含臭气体通过增湿液润湿后,进入生物滤池,气体中的有机物被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分解转化,***终生成二氧化碳、水等无害物质。
化学洗涤法:利用化学介质(如NaOH、NaClO等)与H₂S等恶臭气体发生反应,从而去除臭味。
离子除臭法:通过离子发生装置产生***量高活性的正、负氧离子群,这些离子群与空气中的有机挥发性气体分子接触时,打开其化学键,将其分解成二氧化碳、水等无害物质。
活性炭吸附法:利用活性炭较***的比表面积对恶臭气体进行吸附,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。当活性炭吸附饱和后,需要进行再生或更换。
三、运行管理
1. 启动前准备
检查设备:全面检查除臭系统中的各类设备,包括引风机、水泵、填料、管道等,确保其完***无损,无泄漏、堵塞等问题。检查电气系统的接线是否正确,接地是否******,各电器元件是否正常工作。
准备填料与药剂:对于生物滤池,需检查填料的填充情况,确保其均匀分布且无板结现象;对于化学洗涤法,要准备***充足的化学药剂,并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制***溶液。
调试系统:在正式启动前,进行系统的调试运行,检查各设备的运行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如风量、风速、温度、湿度等,并对控制系统进行校准和测试,确保其能够准确控制设备的运行。
2. 日常运行
监测参数:定期监测进、出口臭气浓度,以及系统中的温度、湿度、压力、pH值等关键参数,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运行参数,确保处理效果。例如,生物滤池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0℃35℃之间,湿度保持在90%以上。
设备维护: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,包括清洗填料、更换滤料、检查管道连接件的密封性、润滑风机轴承等。对于易损部件,如密封垫片、阀门等,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更换。
记录数据:详细记录每日的运行数据,包括臭气处理量、处理效果、设备运行时间、药剂使用量、能源消耗等,以便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,并为后续的***化改进提供依据。
3. 停机操作
逐步停机: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停止各设备的运行,先关闭进气阀门,待处理完管道内的残留气体后,再停止引风机等设备。避免突然停机造成设备损坏或气体泄漏。
清洗设备:在停机后,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洗和维护,清除填料表面的污垢、管道内的积液等,防止细菌滋生和腐蚀设备。对于长期停机的情况,要对设备进行妥善的保护和保养,如涂抹防护油脂、覆盖防护材料等。

四、安全与环保
1. 安全防护
人员培训: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,熟悉除臭系统的工艺流程、设备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,掌握相关的应急处理技能。
个人防护:在进行设备巡检、维护和检修时,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,如防毒面具、橡胶手套、防护眼镜等,防止接触到恶臭气体和腐蚀性化学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安全标识:在除臭系统的各个环节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,如“严禁烟火”“注意通风”“有毒有害”等,提醒人员注意安全。
2. 环境保护
废气排放达标:严格控制除臭系统的处理效果,确保排放的气体达到***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,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。
废水处理:对于化学洗涤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,要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,不得随意排放,防止造成二次污染。
噪声控制:选用低噪声的设备,并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,如安装消声器、减震垫等,降低系统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。
五、故障排除与应急处理
1.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
除臭效果不佳:可能是由于填料老化、微生物活性降低、气体流量过***等原因导致。此时应及时更换填料、调整运行参数、检查气体收集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等问题。
设备故障:如引风机故障、水泵故障等,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。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,检查故障原因,并进行维修或更换故障部件。
管道堵塞:通常是由于气体中的杂质、水分等物质在管道内积聚形成。可采用高压水枪冲洗、拆卸清理等方法进行疏通。
2. 应急处理措施
气体泄漏:一旦发生气体泄漏事故,应立即开启备用的通风设备,加强通风换气,疏散现场人员,并及时查找泄漏点进行封堵。同时,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。
火灾爆炸:如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,应立即切断电源和气源,组织人员撤离现场,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。同时,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扑救,尽量减小事故损失。